蔬食二三事

蛋白質也可以從植物性飲食滿足

普遍認為,肉、奶、蛋類蛋白質含量較高,但其實含量高,不等於是優質蛋白!例如牛奶是高蛋白,卻含有人體不容易消化分解的酪蛋白,反而造成人體過敏。最好的優質蛋白質其實是來自豆類,首選是大豆、毛豆,再加上全穀類和多元的蔬果和好油,營養就非常完整了。

植物性飲食也可以不缺鐵、不缺鈣

多數人認為,只吃蔬食會營養不均衡,容易缺鐵、缺鈣,這其實是錯誤認知,動物性飲食(如:紅肉、豬肝),雖然含有豐富鐵質,但伴隨著更多的健康風險,反而是波菜、莧菜、甜菜、紅鳳菜這些天然的紅色蔬果中,都含有許多鐵、鈣及重要的營養素。

而真正蔬食者較難攝取的營養素是B12,它廣泛存在於肉、蛋、奶之中,但研究發現天然發酵的食物,像是天貝、泡菜、臭豆腐中依靠細菌的發酵也會產生B12,所以,並非蔬食缺乏營養素,而是我們是否懂得怎麼吃。多蔬食、少肉類,對健康一定有幫助,且不用擔心健康風險,實踐後會發現,精神變好了、發炎指數也降低了。

如何從植物性飲食攝取omega3

Omega3因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所以有人認為要補充魚油、蝦紅素等補充品,其實,直接攝取藻類一樣可以得到相同的Omega3,植物油中富有含有豐富Omega3的亞麻仁油、紫蘇籽油也很適合每天攝取,一般觀念是油吃多膽固醇高,但是吃好油可以增加好固醇,對心血管有好處,好油還可以抗發炎不會胖喔!外食者為了方便可選擇每天食用堅果(腰果、杏仁、核桃)七到八顆。

蔬食小叮嚀

回歸到天然、植物性、多樣化的攝取各類蔬菜水果,建構營養運動、紓壓、排毒的身體循環,才是最佳的防疫武器。

天天蔬食很簡單

宅在家,還在煩惱吃什麼嗎?   美味蔬食-請詳見天天里仁蔬食食譜

防護力小常識

Q1:人體最大免疫器官是…1.皮膚 2.腸道 3.肝臟

A:腸道        

「腸道」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,健康的腸道像海關一樣會阻擋細菌、病毒、黴菌、寄生蟲等攻擊,但若腸道發炎受到損害,細菌、病毒等就會被吸收到身體,體內跟著發炎,人體的免疫力就降低。

Q2:如何維持「它」的健康?

A:維持腸道菌相的平衡 

腸道要健康需要維持腸道菌相的平衡,這是健康的關鍵!多數民眾知道要補充好菌(益生菌)來幫助腸道健康,但卻不知道益生菌是一種活菌,需要餵養,所以補充適量的益生菌後,更需要益生菌的食物「益生質」,讓益生菌可以存活在腸道內發揮作用。

Q3:什麼是「益生質」?

A:好菌的食物 

益生質(prebiotic)也稱作「益菌生」,是指能提供給「好菌」營養來源的物質。益生質多以膳食纖維、寡糖等身體無法代謝的物質為主,而膳食纖維、寡糖等益生質則可以透過全穀根莖類、豆類及蔬果中獲得。

怎麼吃讓免疫力變好

一般來說,營養、運動、紓壓、排毒是提升免疫力的四個主要方向。透過運動、紓壓來讓身體放鬆和調適心情,而營養、排毒則是用正確飲食讓我們得到營養,並幫助身體代謝毒素,所以要擁有健康的身體,從飲食著手是很重要的。

* 資料來源: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慈心大地第41期-【植物的力量】你不知道的防疫武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