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來源一
依據《佛說盂蘭盆經》中記載,世尊弟子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見母親墮生在餓鬼道,皮骨相連、飢渴難忍,便以神通持缽飯去解救母親。但因母親惡業受報,飯食都變為火焰。尊者向佛陀請示如何救拔母親脫離惡道,佛陀便教導尊者應該齋供比丘、比丘尼,以此功德來解脫母親的惡報。尊者依奉世尊所教,於僧團結夏安居的解夏日,齋供比丘、比丘尼僧團,尊者的母親便藉此功德由餓鬼道投生到天界中。「盂蘭盆」為梵文,意譯為倒懸,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懸,痛苦至極。
來源二
在中國,超薦法會的濫觴始自梁武帝。相傳武帝皇后郗氏因生前好忌,死後墮為蟒蛇身,一日在宮中出現,請求梁武帝的幫忙。梁武帝即請誌公禪師幫忙,誌公禪師因而制定《梁皇寶懺》,並舉辦法會,最後救度郗氏脫離畜生道而轉為天人。由於普施齋食於水陸有情,演變而為救拔鬼神的法會。
來源三
依據《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》的記載,地藏王菩薩在因地修行時,曾身為婆羅門女。她的母親不信佛法,甚至謗佛,而且又特別愛吃魚卵,在去世之後便墮入了無間地獄。婆羅門女非常擔心母親的果報,於是她在「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聖像前,虔心祝禱稱念聖號。她在定中來到了無間地獄,看到地獄種種惡相,也看到了她的母親在無間地獄中,受著無量的苦楚。婆羅門女勇敢地發下大宏願,願意累世修行,來度化地獄眾生,直到地獄空盡。出定後,「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教導婆羅門女,應該用母親生前的金錢、器具來供養「南無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,以是因緣,婆羅門女的母親便能脫離地獄,投生他道。
來源四
蒙山施食的起源,乃是宋朝時有一位不動法師,居住在四川的蒙山。他為了普濟幽靈,收集瑜珈焰口及密宗諸部,輯成蒙山施食,成為禪門日誦。直到近代,興慈大師大力提倡蒙山施食,並加入對群靈的六道開示,稱為大蒙山施食。

資料來源: 福智佛教基金會網站-認識福智超薦法會